内黄非物质文化遗产-梅花拳
作者: 来源: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时间:2023-10-24 10:44
分享到:

梅花拳习练时以五种姿势进行,呈梅花状,故称梅花拳。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内黄梅花拳起源于清朝初年,康熙壬辰科武探花杨炳是我国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梅花拳大师,他将梅花拳首传京城,辞朝后走遍华北大地、运河两岸,把梅花拳传遍冀鲁豫三省十数县。他在内黄县写下了武学名著《习武序》,对梅花拳的拳规戒律进行了规范,将儒释道三家精义和周易法则揉进拳理功法,在梅花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之意义。

内黄梅花拳有大架、横架、撕架、小架、败架五个架子。内黄梅花拳招势严谨,大开大合,气势恢宏,动静分明,变化多端。单练套路有:原架(掌)、老架(拳)、跑马三捶、四路半等。对练套路有两趟架子、两趟半架子、三趟架子、盘捶等。梅花拳的习武器械也很多,主要由古代兵器演绎而来。演练时左右对称,左右活把,朴实大方,动静相间,招无空去,意无空回,挑刺腾挪,潇洒自如。